1.宏觀調控的目標主要有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其中,促進經濟增長是宏觀調控最主要的目標。
2.國內生產總值(GDP),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3.國民生產總值(GN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所擁有的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包括商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
4.國民經濟“三駕馬車”是指投資、消費和出口,它們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投資和消費合稱為內需,出口稱為外需。
5.通貨膨脹:是貨幣(紙幣)的發行量超過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商品和勞務的價格普遍和持續上漲的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
6.消費物價指數(CPI):它是用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7.摩擦性失業:勞動者在正常流動過程中所產生的失業。
8.結構性失業:指在經濟結構的變化過程中,由于勞動力的供給和對勞動力需求在職業、技能、產業、地區分布等方面的不一致所引起的失業。
9.季節性失業:指由于季節變化而產生的失業。
10.周期性失業:在經濟周期中的衰退或蕭條階段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業。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01-05
01-04
12-31
12-30
12-30
12-28
01-06
01-05
01-05
01-05
01-05
01-05
01-05
01-05
01-05
01-05
01-04
01-04
01-04
01-04
01-04
01-04
01-04
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