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末尾,2021國考筆試落下帷幕;“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相信各位莘莘學子,都能得到與自身努力相符的結果。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錄用公務員考試之所以稱之為“國考”,一方面其是更高級別的考試;另一方面則因為從大綱到命題,都是各省公務員招考的“風向標”。也就是說要想備考各省省考,必須抓住、吃透國考的趨勢和特點。為了讓各位考生更好的備考省考,中公教育現將國考趨勢總結如下,供各位考生備考參考。
1、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021國考不僅測查了考生常識積累能力、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數理分析能力,更重視對考生政治素養、人文素養的考查,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行測考試的各個題型。常識試題雖沒有出現直接識記性考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但是結合時政熱點進行了靈活測查。如結合《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規定》考查了黨的建設、結合十九大報告考查好干部標準;言語題目蘊含的政治智慧和民生情懷也使得這場在寒冬里選拔人民公仆的考試分外溫暖動人,緊扣時政熱點,緊跟時代潮流,通過題目向考生彰顯在這個注定以疫情防控為主題的2020年,我們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的決心??梢酝茰y,2021年省考,各題型也一定會追隨國考的變化,在行測的各個題型中測查能力的同時強化對政治意識的考查,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2、備考要突出針對性方向性
國考行測自2015年區分省級、市地兩套試卷分級分類考試后,試卷差異主要體現在省級比市地級多5道數量關系,省級考查文章閱讀而市地級不考,市地級邏輯考查一題五問而省級不考,今年差異性再次拉大,言語理解在文章閱讀的考查上由2篇文章增加至3篇文章,拉開省級和市地級對閱讀理解能力要求的差距,判斷推理繼圖形推理和邏輯判斷出現差異后,類別推理和定義判斷也首次出現差異,常識判斷雖都重視政治的考查,但省級偏宏觀政策,市地偏微觀執行……整體來說分級分類更凸顯個性化特征,力求招錄考試人崗相適,人事相宜??梢酝茰y,在2021年省考中,將繼續在分級分類考試上進行探索,對于已經在分級分類的省份中,其在考點、難度方面一定會進一步區分,備考也就得更加全面細致才行。
2021國考副省級的申論問法較為新穎、問數增多,可以說在作答要求上有很大的創新,然而萬變不離其宗,材料通過“有形與無形”“簡政放權”“地方志編纂”“盲人博物館”等話題,體現出當前改革面臨的問題,并總結出改革需要務實精神和理性思考。相比于副省級試卷的新穎問法,地市的試卷就比較中規中矩了,概括風林村的變化,談談對農村“種戲”的理解,社區治理與服務的發言提綱,梳理人行道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最后的大作文是圍繞提升治理效能,談“治”慧。
從主題來看,地市主要關注的是城鄉基層治理的相關問題與思考,同時這也正是在今年疫情期間,我們關注的主要問題,也是當前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
根據2021國考情況來看,2021省考會繼續關注深化改革,扎根基層相關的話題與政策理論。從題型來看,傳統申論題型依然占據重要位置,但在問法上可能會有創新或雜糅,這一點在分級考試的省份可能會更明顯的體現在省級崗位的命題中。各位考生在備戰省考的時候,需要及時關注相關理論和話題,并做好傳統題型的練習,做到爛熟于心,才能更好的應對可能出現的創新問法和問題。
有志者,事竟成,中公教育會全力配合各位考生積極備考,我們2021省考見!
聲明: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注為“中公教育”的文章,版權均屬中公教育所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12-30
12-30
11-30
11-19
09-07
09-07